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文库 > 临终关怀 > 正文内容
积德改命
因果报应
幸福人生
佛教文化
善恶因果
藏传佛教
事迹传记
念佛感应
释迦牟尼佛传
戒邪淫
法师开示
因果实录
佛教相关
经论讲记
佛陀十大弟子传
消业除障
临终关怀
生死大事
忏悔方法
学佛修行
断诸恶业
超度回向
灵魂附体
冤亲债主
神奇灵异
念佛治病
药师法门
下载中心

临终能够记住这句话就有救了

临终关怀  时间:2023-01-02   作者: 净界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这个禅师是从山下一路地爬山爬到上面去,背着包包,很辛苦。到了以后,他见雪峰禅师,雪峰禅师问他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我从江浙而来。从江浙到福州有一段距离。雪峰禅师说,你远涉不易,辛苦了。你经过那么多的山,经过那么多的水,又爬到高山来见我,不容易。远涉不易,辛苦了。这个禅师就说:“仰慕道德,不惮辛劳。”说,我仰慕你的道德,我不怕辛苦。雪峰禅师讲一句话:“汝犹醉在!”说你还没有清醒,你还喝醉酒。这古人的修行,你看,谦卑求法,他马上跪下去:“请和尚开示!”雪峰禅师讲一句话:“出去!”这个人听了以后,当下开悟。

“出去”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这念心不能直接念佛?我们这念心有所得,沾了太多相状,就像强力胶:这个是好东西,这个是坏东西;这个是有道德,这个是没有道德。凡有所住,即是非住!我们经过这个相,诸位,虽然你说你可以判断相状好坏,但“判断好坏”就是一种执着,就自我设限了。所以你这种心量是不能修学的。就是说,出去!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离相,就是把过去在心中所建立的知见、观念通通放下,回到生命的原始点,就是一念的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如果不会回光返照,你就念两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念三遍。先把过去的相都放下,这叫安住心性实法,然后你再善知取舍。我们是先安住真如,再面对因缘。这很重要!就是实法妙,权法妙。虽然安住一念心性,在心性来看,娑婆不可得,极乐不可得,那叫做实法。但是我们一定要怎么样?一心还要修三观,要空假二观。当我们回归一念心性的时候,那生命没有什么取舍问题了,那叫一个安住。

我们活在妄想,这个观照的意思就是把我们的心,就是把妄想的心调整到佛心,把众生心通过一个观照调成为佛陀的心态。当然跟佛不完全一样了,至少是顺从佛心,或者说是名字位的佛心。“内观真如,外修法门”,这个内观真如,怎么样能够内观呢?第一件事情:安住清净心,就是空观,观照一念心性当体即空。我们在修行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当体即空。这个空观的修学只有四个字的秘诀,叫做“离相清净”。这句话你要记住!你临命终能够记住这句话你就有救了。

什么叫“离相”?什么叫“清净”?我们的内心要离开什么相呢?就是我们过去的人生的经验、各式各样的人事的因缘所留下的影像。这个影像不包括你在佛法所学的道理,这个道理可以不用离开。就是说,“离相”,离什么相呢?人世间这种生死业缘的相状,这些都要离。“清净”,就是安住一念的清净心。这个的关键在哪里呢?在离,离开。“本来无一物”,但是我们是到处惹尘埃。我们现在人生的各式各样的经验,留下很多影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影像对我们会产生牵动。

(0)
0%
(0)
0%
本文地址:https://www.juewu.org/wenku/gh/45104.html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