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净宗 > 实修念佛 > 正文内容

净土新论

实修念佛  时间:2021-08-18   作者: 觉悟佛教网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一 净土佛法中的意义
  净土的信仰,在佛法中,为一极重要的法门。他在佛法中的意义与价值,学 佛人是应该知道的。一般人听说净土,就想到西方的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念佛 往生。然佛教的净土与念佛,不单是西方净土,也不单是称念佛名。特重弥陀净 土,持名念佛,是中国佛教,是承西域传来而发展完成的。现在,从全体佛法的 观点,通泛的加以条理的说明。
  我时常说:「戒律与净土,不应独立成宗」。这如太虚大师说:「律为三乘 共基,净为三乘共庇」。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础,不论在家出家的学者,都离不开戒律。净土为大小乘人所共仰共趋的理想界,如天台、贤首、唯识、三论以及 禅宗,都可以修净土行,宏扬净土。这是佛教的共同倾向,决非一派人的事情。 站在全体佛教的立场说,与专宏一端的看法,当然会多少不同。
  先说净土的意义。土,梵语Ks!etra,或略译为剎。剎土,即世界或地方。 净土,即清净的地方。净,是无染污、无垢秽的,有消极与积极二义。佛法说净 ,每是对治杂染的,如无垢、无漏、空,都重于否定。然没有染污,即应有清净 的:如没有烦恼而有智慧;没有瞋恚而有慈悲;没有杂染过失而有清净功德。这 样、净的内容,是含有积极性的。所以净是一尘不染的无染污,也就是功德庄严
  西洋学者,说「真」、「美」、「善」;或约宗教的意义而加一「圣」。真 ,佛法是非常重视的,如说实相、真如、胜义。善,是道德的行为,即佛法所修 的种种功德行。美,在佛法中,似乎不重要。如美妙的颜色、音声,每被指责为 五欲境界而予以呵斥的。其实、佛法的清净,实含摄得美妙与圣洁的意义。西洋学者,以为圣是真美善的统一,而有超越性的。佛法中,离错误的认识即真;离 罪恶的行为即善;离染污的清净即美。而此「净」,也即能表达真美善的统一, 又是超越世俗一般的。宗教的宏扬在世间,要求(认识的)真,要求(意志的) 善,更要有含摄得合理化的艺术性的(情感性的)美满生活。在过去,佛教的音 乐、图画、譬喻文学、佛像雕刻、塔庙建筑等,在佛教的发展中,都是非常重要 的。佛教的流行人间,必须理智与情意并重,适合众生的要求,才能得合理的发 展。偏于理智,冷冰冰的生活,每不免枯寂;偏于情感,热烘烘的生活,又易于 放逸,失却人生的正轨。唯有智情融合而统一,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净化人性而 成贤成圣。佛法的庄严或严净,实有非常的意义。佛学的研究者,特别是阿毘达 磨论师,每忽略了这一意义。如从譬喻者、大乘学者,佛法流行世间来说,即能 肯定严净的伟大意义。
  净土,即清净的地方,或庄严净妙的世界。佛法实可总结他的精义为「净」 ,净是佛法的核心。净有二方面:一、众生的清净;二、世界的清净。阿含中说 :「心清净故,众生清净」;大乘更说:「心净则土净」。所以我曾说:「心净 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声闻乘所重的,是众生的身 心清净,重在离烦恼,而显发自心的无漏清净。大乘,不但求众生清净,还要剎 土清净。有众生就有环境,如鸟有鸟的世界,蜂有蜂的世界;有情都有他的活动 场所。众生为正报,世界为依报,依即依止而活动的地方。如学佛而专重自身的 清净,即与声闻乘同。从自身清净,而更求剎土的清净,(这就含摄了利益众生 的成熟众生),才显出大乘佛法的特色。所以、学大乘法,要从两方面学,即修 福德与智慧。约偏胜说,福德能感成世界清净,智慧能做到身心清净。离福而修 慧,离慧而修福,是不像大乘根器的。有不修福的阿罗汉,不会有不修福德的佛 菩萨。大乘学者,从这二方面去修学,如得了无生法忍,菩萨所要做的利他工作 ,也就是:一、「成就众生」;二、「庄严净土」。使有五乘善根的众生,都能 成就善法,或得清净解脱;并使所依的世间,也转化为清净:这是菩萨为他的二 大任务。修福修慧,也是依此净化众生与世界为目的的。这样、到了成佛,就得二圆满:一、法身圆满。二、净土圆满。众生有依报,佛也有依报,一切达到理 想的圆满,才是真正成佛。了解此,就知净土思想与大乘佛教,实有不可分离的 关系。净土的信仰,不可诽拨;离净土就无大乘,净土是契合乎大乘思想的。但 如何修净土?如何实现净土?还得审慎的研究! 
  二 净土的类别
  「净土为三乘共趋」,是各式各样的,大乘只是特别发扬而已。净土在佛法 中,是贯彻一般的。所以可分三类,即五乘共的、三乘共的、大乘不共的。
  一、五乘共土:这不仅是佛法的,一般世间人,都可有此净土思想。在印度 ,如四洲中的北俱卢洲,梵语郁怛罗俱卢,是无上福乐的意义,即顶有福报顶快 乐的地方。印度人,都承认有此世界。在中国,儒道所传的思想中,也有同一意 境的说明。
  二、三乘共土:这是佛法大小乘所共说的,最显著的,即兜率净土。佛在人间成佛以先,最后身菩萨,在兜率天,从此而降诞人间的。释迦佛是如此,将来 弥勒佛也是如此。兜率内院,为最后身菩萨所依止的地方,经常为天众及圣者们 说法。天宫──天国,本来就是极庄严的;有最后身菩萨说法,比一般的天国就 更好了,这是一切声闻学者所共说的。从声闻佛教编集的教典看,弥勒当来下生 ,实现人间净土,为佛徒仰望的目标。弥勒在兜率天的情形,将来如何下生,这 在『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除一般共传的弥勒净 土外,与有部、犊子部有关的『正法念处经』,说夜摩天有善时鹅王菩萨,经常 为天众说法。天宫清净,有菩萨说法,与弥勒兜率说法的思想是一样的。『入大 乘论』,引述大众部的传说:青眼如来,在光音──色界二禅天,为了教化菩萨 ,与无量声闻大众,无量百千大劫,在天宫说法。还有分别说系中的法藏部说: 在此世界的东北方,有难胜如来经常说法。又汉译的『增一阿含经』,说到世界 之东,有奇光如来说法,目犍连以神通到奇光如来处;此说也见于大乘经。这可 见,各派声闻学者,都含有此界天宫,或他方佛土的思想。这比对于此界人间的秽恶不净,有清净世界,有佛菩萨经常说法,都是具体而微的,表达出大乘净土 的肖影。
  三、大乘不共土:大乘不共的净土,多得不可数量。古典而最有名的,是东 方阿!B粊佛净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然其后,为中国佛弟子所重视的,与西方阿 弥陀佛土相对,有东方药师如来净土,这都是他方的。后来、密宗传说,此世界 将出现香跋拉净土。这都是大乘佛教所不共的,不见于声闻佛教的传说。
  上来所说,或为世人所共知的,或为三乘所共知的,或为大乘者所共信的。 在大乘不共的佛土中,如约修行的境界浅深来说,还可分为四类:一、凡圣共土 :有凡夫也有圣人。二、大小共土:没有凡夫。这是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同 得意生身,所依托的世界;天台宗称此为方便有余土。『法华经』说:声闻入涅 盘,到另一国土,将来授记作佛。这另一国土,就是意生身的净土。依『楞伽经 』说,这应是与有心地菩萨──有相有功用行菩萨,同得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所得 的净土。三、菩萨不共土,或可称为佛与菩萨共土。这一类净土,与声闻不共;天台宗名此为实报庄严土,『密严经』名为密严净土。秘密(不可思议)庄严, 为菩萨不共二乘的净土。四、佛果所得的不共土,如『仁王经』说:「三贤十圣 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这或名法性土;天台宗称此为常寂光净土。名称、 地位,各家或有不同;大体上,都是有此四级分别的。然大乘经中所说的佛净土 ,并不这样明显的判别。如西方极乐净土,有看为凡圣共的;有看为大小共的; 有以为凡夫是示现的,声闻是约宿因而说,现在都是菩萨。究属何土,实不必限 定,因为经文也有互相出入的地方。然约修证浅深来说所依的净土,确乎可分四 级。凡圣同的,可通摄五乘共;大小同的,可通摄三乘共;佛菩萨共的,或唯佛 净土,为大乘不共。
  这样的类别,即说明净土一门,为佛法──甚至可说为人类的共同的企求, 不过大乘中特别隆盛。修学大乘佛法,不应当轻视世界的清净要求。应该记着: 只重身心清净,所以小乘不能达到究竟;由于大乘能清净身心,庄严世界,才能 达到究竟圆满的地步。
  三 净土的一般情况
  (一)自然界的净化
  净土是理想的世界,依众生的根性、社会文化的不同,传出各式各样的净土 。净土,是全人类对于理想世界的企求;原是极自然的,也是最一般的。然佛教 的净土思想,从印度佛教文化中发展出来的,所说的净土境界,当然是结合着─ ─适应着印度的文化环境,和他们的思想特征,这是应该注意的一点!
  论到佛教所说的净土情况,不单是依报的大地,所以可分二方面来说:一、 自然界的净化,二、众生界的净化。
  自然界的净化,可有四点特征。一、平坦:佛教的一切净土中,不曾说有山 陵丘阜及大海江河,甚至没有荆棘沙砾。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环境──恒河流域, 是大平原,在古圣的意境中,山河是隔碍而多生灾难的,因此有大平原的净土意境。如惯常于山国或海岛的边地,对山、海发生兴趣,也许描写净土为蓬莱仙岛 ,姑射仙山了。二、整齐:印度文化的特性,是求均衡发展的。所以表现于东西 南北四维上下,是一样的,显著特别整齐。如净土中的树木,总是枝枝相对,叶 叶相当的。一行一行的宝树,高低距离,非常整齐,与富有均衡美的图案画一样 ,这是佛经净土美的特征。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观念就不同了,表现于山水画等, 都是参差变化的,少有均衡的整齐的描写。三、洁净:净土中是没有尘秽的,一 尘不染。连池沼的水底,也是金沙而不是尘滓。四、富丽:如金沙布地,七宝所 成,极其富丽堂皇。一般人说,印度文化或佛教文化,是偏于唯心的。然从大乘 佛经看来,决不如此。净土所表现的,对于自然的物质界,是怎样的丰富充实! 声闻佛教,重于少欲知足;而大乘,即从少欲知足的心境中,积极的发展富丽堂 皇、恢宏博大的庄严,毫无穷苦贫乏的意象。如说到树木、殿堂、楼阁等时,都 是说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众宝合成。我们要了解,这是学 佛者意境的忠实描写。
  从差别的事相说:一、净土是富有园林美的:如宝树成行,宝花怒放,果实 累累,池沼陂塘等等。净土里,没有兽类,但有飞鸟,鸟类是美丽而善于歌唱的 ,如白鹤、孔雀、鹦鹉、舍利等。净土的境界,活像一伟大的公园。二、净土又 富有建筑美:如净土的道路平坦、光滑、宽广、正直;如在近代的大都市住过, 也许多少可以理解。路旁有树,与现代化的马路,也极为相像。净土中有楼阁, 四面栏楯,庄严富丽。又有浴池,这在热带民族看来,是极重要的。用来庄严楼 阁的,如宝铃,及幢、幡、宝盖、罗网等。由这些物质的布置点缀看来,净土是 极尽了五欲之乐的。如花木园林,到处是芳香。净土中有光明而没有黑暗;一切 是美丽的色彩。鸟声、铃声、风声、水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一切是微妙的、节 奏的乐曲。还有、净土中的道路、住处,如兜罗绵,柔软舒适:现代的弹簧床、 沙发椅之类,也许有点类似。这些、是属于自然界的净化。这个世界,如单纯的 物质美,由于科学的进步,是可能实现一部分的。
  (二)众生界的净化
  净土,不但是自然界的净美,还有众生界的净化,也即是社会的净化。这又 可从三方面说。一、经济生活的净化:如经济生活不解决,就是身在最繁华的都 市,也是无穷苦痛。因此、净土中,特别说到有关物质生活的衣、食、住、娱乐 等事。在净土中,「各取所需,各得所适」。资生的物质,不是属于某人或某些 人的,一切属于一切大家所共有共享的(世间也有理想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净土中,物质的享受,都是随心所乐而受用的,没有巧 取、豪夺、占有、私蓄的现象。关于物质的经济生活,应有二方面:一、生产, 二、消费。在这二个问题中,消费比生产似更为困难,所以古人曾说:「不患寡 而患不均」。一般社会中,有些人享用的、积蓄的,超过了需要;有些人却得不 到合理的需要,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即使遍地是物资,如分配得不合理,争 闹还是不可免的,也许闹得更凶。所以佛教的净土中,特别重视消费的均衡、满 足。科学进步,如社会能得合理的革新,人人工作二三小时,或者不需要这么久 ,而人人的生活都可以丰满了。真能达到世间的大同境地,也可以说是佛教净土的部分实现。所以太虚大师说:政治上的无政府的社会主义,与佛教的思想,极为相近。
  (二)人群生活的净化
  第一、离男女的家:佛教的净土,有二类:一是共五 乘的人间净土,如将来的弥勒净土,北俱卢洲,这都是有男女的。一是不共的大 乘净土,是没有男女差别的。有男有女的净土,以北俱卢洲为例,也没有男女互 相占有的俗习。依佛法说,一切衣食住等资生物,都不应据为私有的。「家」, 是以夫妇的互相占有为基础,而促成私有经济的结合。有了家,世间就引生无边 的斗争苦痛。当然、根源还由于内心的烦恼。『佛法概论』引『起世因本经』等 ,在说到社会发展的时候,曾经谈到:有了家,扩大为种族、国家,政治的相争 不已,都是源于经济私有,与男女的互相占有。净土的起码条件,就是除掉这男 女互相占有的家;或有家的形式,而没有私欲占有的内容。第二、净土是没有种 族界限的:我们这个世间,有种族歧视,如白种人瞧不起有色人种,如澳洲的苛 刻限止有色人种入境。因种族的优越感,常演成种族的斗争,也是世间罪恶的一 大根源。净土是没有这些差别的;生到净土中的人,一律是金色的。印度的种族 varn!a一词,原为色字,即从肤色及形色的差别而分成种族。佛教的净土, 没有肤色的差别,即没有种族界限的。狭隘的国家主义、种族主义,是罪恶世界 而不是净土。第三、净土是没有强弱分别的:所以没有侵略、压迫、欺侮等。学 德高超的,也是以友好的态度,无代价的协助他人。所以净土中,决没有「强凌 弱众暴寡」的事情。第四、没有怨敌:经里常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和颜相 向,彼此间如兄如弟、如姊如妹的。总之、净土着重于群众的和合共处,是超越 了私有的家庭制度和狭隘的国家主义的。有友爱而没有怨敌,这真是达到了天下 一家,世界大同的地步。不然、就是把整个世界强力的变为一家,还不是「强凌 弱众暴寡」而已,也就不像净土了。
  论到王,净土也有二类:一类是有王的,如说弥勒当来下生的时候,有轮王 治世。金轮圣王,不是凭借武力而统治天下的。全由于思想的道德的感化,使人 类在理想的生活中,人人能和乐共处。这一类净土,还是有政治组织的。第二类是无王的,这是大乘不共的净土。佛称为法王,这不是说佛陀统治净土的群众, 而仅是在思想上、行为上,受佛的指导,以期达到更究竟更圆满的境地。这一种 净土,没有政治组织形态,近于一般所说的无政府主义。
  (三)身心的净化
  生在净土中的,在诸上善人的教导下,人人是向前进步的 。大家一致的以佛法──上成佛道,下度众生为理想,照着佛所指引的道路去修 学。离贪瞋痴,所以没有老病死的苦痛。都能不退失菩提心,一心一意地,修学 为利乐众生而发心趣入大乘。
  净土有关于众生界的净化,平等与自由的特质,是必备的。但净土的平等与 自由,是着重于思想的教化。众生身心的净化,做到无我无我所;这决不是由于 发展自我,而从严密的统制中得来。从佛法的立场看,世间一般的思想,都是从 我我所出发的,所以都难于达到理想的境地。佛教的净土思想,是应人类的共同 要求而出现的;而达到净土的理想与方法,和世间一般的思想不同。即佛法是在 无我无我所的盘石上,去实现自由平等的净土。净土的学者,应正确理解净土的境界!
  四 弥勒净土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这是佛法中所共认的。弥勒Maitreya,华言 慈。修因时,以慈心利他为出发点,所以以慈为姓。一般学佛人,都知道弥勒菩 萨住兜率天,有兜率净土;而不知弥勒的净土,实在人间。弥勒,在未成佛前, 居兜率天内院,这是天国的净化。『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就是说 明这个的。求生兜率净土,目的在亲近弥勒,将来好随同弥勒一同来净化的人间 ,以达到善根的成熟与解脱;不是因为兜率天如何快活。弥勒的净土思想,起初 是着重于实现人间净土,而不是天上的。这如『弥勒下生经』所说。『弥勒下生 经』,中国曾有五次翻译。说到弥勒下生的时候,有轮王治世。弥勒在龙华树下 成佛,三会说法,教化众生。人间净土的实现,身心净化的实现;这真俗、依正 的双重净化,同时完成。佛弟子都祝愿弥勒菩萨,早来人间,就因为这是人间净土实现的时代。
  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本于『阿含经』,起初是含得二方面的。但后来的佛 弟子,似乎特别重视上生兜率天净土,而忽略了实现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佛教 原始的净土特质,被忽略了,这才偏重于发展为天国的净土,他方的净土。所以 『佛法概论』说:净土在他方、天国,还不如说在此人间的好。总之、弥勒净土 的第一义,为祈求弥勒早生人间,即要求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至于发愿上生兜 率,也还是为了与弥勒同来人间,重心仍在人间的净土。
  弥勒净土的真意义,逐渐的被忽略:然人间净土,依然是人类的共同要求, 照样的活跃于佛弟子的心中。这一发展,应先说明弥勒与「明月」有关。明月, 是黑暗中的光明,与太阳的光明不同。清凉与光明,为佛弟子的理想。『弥勒大 成佛经』,赞颂弥勒说:「光明大三昧,无比功德人」。接着说:「南无满月… …一切智人」。这是以满月的辉光,形容弥勒的确证。『弥勒菩萨所问经』也说 :「遍照明三昧,普光明三昧,普遍照明三昧,宝月三昧,月灯三昧」。由此等 [P18] 文句,可证明弥勒与月光的关系。这象征着此界是五浊恶世,苦痛充满,惟有弥 勒菩萨的慈济,才是黑暗的光明;这难怪佛弟子祈求弥勒菩萨的人间净土的实现 了!这样、可以说到月光童子或月光童子菩萨了。『月光童子经』,最初的译本 ,是竺法护译的。月光童子,传说即是以火坑毒饭害佛的德护长者的儿子。月光 童子或月光菩萨,与弥勒的思想相融合:所以有月光童子菩萨出世,天下太平的 传说。可断为符秦或姚秦时代所译的(『月光童子经』异译)『申日经』说:「 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刘宋失译的『佛说法灭 尽经』,也有:「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的预记。月光童子 的预言,于中国流行极广。如梁僧佑的『出三藏集记』「疑伪录」,即载有『观 月光菩萨记』、『佛钵记』、『弥勒下教』等书。隋法经『众经目录』,更载有 『首罗比丘见月光菩萨经』等。这些,都说到中国经过极度混乱,大火灾,月光 童子出现于世。这时候,天下奉行佛法,世界太平。虽说这是可疑的伪经,但原 始的传说,见于西来的译典。而且这正可以说明,弥勒人间净土的思想,是怎样在中国广大的佛教人间,起着热烈的盼望!到隋代,那连提梨耶舍译(『月光童 子经』异译)的『德护长者经』即说:「此童子于阎浮提大隋国内作大国王」。 这在佛弟子的心目中,隋文帝是有实现可能的,但在炀帝手中失败了。唐菩提流 志译的『宝雨经』也说:「月光……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汝于此瞻部洲, 东北方摩诃支那国……为自在王」。这是意味着武则天的,但也不曾能发展完成 。这种思想,还是永远的存在于佛化中国的人民心中。到盛唐以后,与外道的摩 尼教相结合,孕育为「明王出世,天下太平」的思想(当时密宗的本尊,也都有 称为明王的)。到元末,发展为秘密组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莲教。他们理 想中的明王,与弥勒菩萨、月光童子出世的思想,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白莲教 也以天下大乱,弥勒出世为号召。至于名为白莲教,那是因为宋代,结白莲社念 佛,上至宰相,下至平民,到处非常普遍。但莲社是求生西方,念阿弥陀佛的; 白莲教虽采取白莲的名义,而希望弥勒下生,人间净土出现。不过佛教的思想更 衰落,融合外道思想,经过秘密组织,越来越神秘了!抗战时期,贵州一位姓龚的,还自说是弥勒佛出世呢。弥勒人间净土,给予中国人的影响极大。可惜的是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天下,佛教不能实现政治的净化;不能引净土的思想而实现 于人间,得到正常的发展。明代的朱元璋,曾经出家,又加入白莲教。但朱元璋 ,虽为了生活无着,做过和尚,但缺少佛法的正当认织。所以在政治胜利的发展 中,他结合了儒家的思想,背叛广大人民的光明愿望,渐与弥勒净土的思想脱节 。朱元璋建立的政权,说极权比什么都极权,说封建比任何一朝都封建。月光童 子出世和弥勒下生的思想,千多年来的发展,鼓舞了中国人对于人间净土的要求 与实行,而一直受着家本位的文化的障碍,不曾实现。所以说弥勒净土,必须理 解这人间净土的特性。有的把这人间净土忘却了,剩下求生兜率净土的思想;以 为求生兜率,比求生西方净土要来得容易,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教说。(印顺法师──民国四十年冬在香港青山净业林说──)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